受益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推动的需求上升以及住房货币化改革等政策红利带来的需求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十几年间经历了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城镇化率提升放缓,房地产行业容量总体稳定,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龙头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019 年,全国 TOP10 房企销售额市占率为 28%,过去 3 年市占率每年提升 1.5-2个百分点。预计到“十四五”期末,资源将进一步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头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长期前景依然向好。
(1)行业增速将放缓
2019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同时,受益一二线城市新增供应预期增加、需求充裕且支付能力较高,一线城市成交保持低位回升、二线整体平稳。城市市场回调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需求透支和购买力不足的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和部分弱二线城市。
2021 年以来,政府多次重申“房住不炒”定位,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不断趋严,行业基本面进入下行周期,商品房销售呈现增速放缓趋势。2021 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逐月回落;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动力减弱,房价同比涨幅也继续回落。
此外,房企主体违约事件自 2021 年起加速,2022 上半年持续发生。虽然信用端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整体来看近期国家政策持续发力,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诉求且在需求端部分城市放开限购限贷政策,未来房地产行业增速将放缓,但总体容量将保持稳定。
(2)供需改善保障自住性需求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意识逐步提高;而政府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以及行业自律性也将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将更具效率地调节,使市场供需关系日趋合理。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居民自住性房地产将得以保障并逐步增长。
同时,由于房贷政策、房屋买卖税收等政策的变化及调整提高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抑制了投资性需求。在国家鼓励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发展的政策下,住房供应体系将逐步实现多样化。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已经涌现出相当一批具有良好口碑、资金实力雄厚、具备高水平开发能力的企业。同时,土地供应市场日益规范,并愈趋市场化,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行业的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化将成为主要企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行业格局可能在竞争态势、商业模式等方面出现较大转变,重点市场将进入品牌主导下的精细化竞争态势,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逐渐难以在与行业巨头的竞争中取得先机。部分优质房企通过收并购,可以降低成本获取大量土地储备或其他优质资源,资源转而向行业龙头优势企业聚集,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行业领导企业将逐渐明确定位,在房地产细分领域不断提升实力,进行差异化竞争。
(4)房地产企业相关多元化发展已成趋势
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房企逐步加大开拓新业务板块,依托原有的房地产开发资源,通过谋求主业相关多元化发展以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众多房企主要是以地产业务为轴心进行延伸,如目前已初具规模的长租公寓、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物业管理等细分领域。可预见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居住结构的转变将支撑相关产业成为房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5)结构性市场分化成为常态
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占据我国房地产市场较大份额,受城市发展阶段、因城施策及城市规划利好等因素影响,其市场行情也显现分化格局。行业去金融化、回归居住属性的背景下,人口、经济发展、教育医疗资源、政策扶持力度等城市基本面是决定市场行情的核心变量,城市分化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