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园区规划 >>  园区规划案例 >>  建筑房产

中国·苏州跨江联动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案例
   2021-05-22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

企业简介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我省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是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推广辐射的创新之区。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将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力争通过10-15年的开发建设,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使其成为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体制创新的示范区、科技发展的先导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1、高起点规划-科学规划的新蓝图

园区土地利用类型图

园区特点

综合分析苏通科技产业园,可概括为“区位独特,规划一流,开发科学,产业先进,生态优先”五个特点。

① 区位独特

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苏通大桥北翼,是江苏沿江、沿海发展的交汇点,地处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中心点,距上海、苏州一小时以内车程,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在轨道交通方面,在既有的“一纵、一横、三支线”的铁路网路规划上,新增一条线路,在园区内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园区与开发区站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园区;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全部进入园区。在道路交通方面,具备“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纵是沿海高速,一横是宁启高速;具有“三纵四横两连”的快速路网结构;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这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园区与上海和苏南以及南通的主城区的联系更为密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核心圈。

② 规划一流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规划由曾经成功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邦城公司坚持区域协调、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节约集约、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等原则,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创新“延续、整合、联动、覆盖”策略,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整个园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带、三廊、四区”。

一核,即中央绿核。

二带,即贯通园区南北,以及斜向由区域绿心延伸而出的两条生态绿带。

三廊,即依托现有河道,分别自西、南、北三个方向汇聚至区域绿核的中央绿荫廊道。

四区,即区域中心、居住生活区、商务科技城、高科技产业区。

③ 开发科学

苏通科技产业园由中新股份(CSSD)、南通开发区、省农垦集团,按照51%、39%、10%的股权比例,组建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开发有限公司,遵循“一次规划、滚动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远近结合、由西到东、由北向南,分三期对园区进行开发。一期开发苏通大桥两侧的用地,结合起步区布置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高科技工业区等功能区,面积为9.5平方公里。二期开发主要开发东部工业区和北部居住区,以及苏通大桥以西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等,结合新江海河布置重装备工业区、东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工业区和住宅区等,面积为29.68平方公里。三期以开发中心区和南部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为主,结合中心区的建设开发高档次的住宅房地产业,全面提升园区的品质,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④ 产业先进

苏通科技产业园将借助长三角丰富的科技、教育、信息等雄厚资源,发挥毗邻上海、苏南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促进形成与长三角其他产业园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并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和较大产业规模”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园区综合实力提升,重点形成“两主三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两主”,一方面是海洋及港口工程装备制造,包括港口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勘探和油气开发技术装备,特种船舶及配套装备,深远海探测技术、救助、运载、作战技术装备,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装备制造,包括风电、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一代储能电池等产业。“三辅”,一是高端电子信息业,包括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包括激光显示、碳纤维、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三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包括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医疗装备等产业。

⑤ 生态优先

生态型是苏通科技产业园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土地利用方面,倡导“疏密有别”的建设布局,选择承载力较强的地块集中开发,反对蔓延式开发,留出更多自然生态用地,重视水域和滨水利用,开发中将保留80%左右的水体;在交通方面,将公交系统发展与城市开发相结合,开发强度越大的地方,离公交站点就往往越近。设计了完善的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方式的慢行系统,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的短距离通勤交通;在景观系统规划方面,注重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绿地的宽度和面积以保证大多数本地鸟类的活动空间,同时加强垂直绿化,保持绿化体系的延续;在能源利用方面,考虑开源节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在供水上,除了传统的水源,强调了对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包括雨水和再生水。在排污上,强调各类污水的分离,同时利用保持良好的湿地系统,提高水资源自净能力。

苏通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30万,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用10年的时间,开发建设成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

规划理念:

2、园区概念规划

园区总体规划图

① 建立知识经济时代以研发驱动产业、以软环境吸引人才的科技新城成长模式

从国际经验看,大学—研究机构—中试、生产—居住—商业—城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新城成长的基本模式,其发展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良好生活环境和设施的营造来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和大学科研机构入驻,以科研和创新驱动产业,实现城市、科研和产业的互相促进。

② 继承历史文脉,塑造"十"字空间轴线

中国传统城市的设计原则体现在中心轴线,规划继承历史文脉,塑造南北和东西"十"字空间轴线,南北轴线依托团结河布局,没来将直通滨江地区,东西轴线依托沿海高等级公路布局。

③ 合理利用滨江岸线,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打造滨江新城

滨江岸线是基地的重要资源,应避免全部被工业和生产占据,未来应置换振兴华港机项目,为南通城市保留部分生活岸线,发挥其塑造高品质生态型滨江休闲娱乐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大价值,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滨江城市环境吸引全世界人才。

④ 建立东西两条高科技混合发展带

在东西两翼分别建立高科技发展带、强调大学、科研机构、公共设施和居住的混合,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⑤ 建设水网生态城市

立足基地水网密集的自然条件,水系整理与开发相结合,同时鼓励中水回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建设水网生态城市。

⑥ 采用"TOD"模式,形成"区域—新镇—邻里"的中心结构体系

规划应依托南通规划地铁线和站点,采用"TOD"模式,公共中心于地铁相结合,形成"区域—新镇—邻里"的三级中心结构体系。

3、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园区用地结构图

园区的自然条件优势

一期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和温暖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其历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其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古陆的交接部。紧靠长江,无暗沟暗塘。另外,一期地层以细砂、粉砂物质为主,夹有薄层粘土,强度较大。工程持力层在20米以下浅范围内,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为8-13吨每平方米,深层岩(55米以下)稳定。

园内功能分区示意图

功能分区

在以上结构框架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形成区域中心、新镇中心、居住新镇、综合科技发展区、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工业园等功能区。

工业用地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产业发展的特性,以集聚布置产业用地于东西两侧,可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动,保留振华港机已建工业用地。物流园布局在东部工业区中部道路通达,运输方便,实现铁路、公路和水运联运。综合科技发展区设置在居住和工业用地之间,由综合科技园、商务园及教育园组成,亦可视作为过度和衔接之用途。

商业方面,区域中心设置在基地中央,团结河东西两岸,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侧,辐射整个规划区,并往北部与开发中心联动发展;两个水岸新镇中心分别处于团结河与规划整理的景观河河畔,与区域中心形成联动发展,服务于基地规划区,体现本地的生态休闲特色。区域中心的北部分布有行政办公用地。

居住区,则充分考虑了人与居住、人与绿化、人与交通及人与设施的和谐与高校。新镇中心、邻里中心,以及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大部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均衡分布在生活区内,使绿化和商业近在咫尺。江畔的居住以低密度住宅为主,其他地块则为中密度多高层住宅。

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通过上述规划思路,进一步提升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土地弹性、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使规划区更有活力。

5、园区规划原则,目标,策略

规划原则

坚持区域协调,突出生态经济,发展与南通都市各功能区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科技生态新城;

坚持生态优先,立足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统筹兼顾,形成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模式;

坚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科技创新,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式。



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期规划示意图

发展目标

1、2015年近期目标

到2015年,发展重点在于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园区产值60%左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园区产值40%左右,园区RDP增长速度年均在20%左右。

2、2030年远景目标

2015-203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产比重控制在30%左右,三产比重控制在7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

发展战略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江苏、新加坡友好合作,苏州、南通跨江合作的成果,是我省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园区。通过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苏通科技产业园致力建成一座“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

“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成片开发、适度超前”“城市功能同步配套”,这是园区合作方的共识。园区规划体系完备,内容详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规划的科学引领下,园区全面开展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项目”的思路,8000多名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在9.5平方公里的 “战场”上。首批入驻苏通科技产业园的重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

6、园区产业区规划

产业区规划分布图

产业区规划

商务园

基地共布局2处商务园,分别位于东西两翼,靠近住宅区和工业区,以优美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综合软环境来聚集高素质人才和智力资源,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和产业支援服务的产业集群,吸引各类高科技公司、创意产业、多媒体和动漫公司、国内外公司区域总部入驻,发展成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区域性研发、运营中心。

综合研发科技园

在东西两翼各布局综合研发科技园一处,位于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强调科研机构、公共设施和一定比例居住的混合,不拘形式类似商务园,形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科技研发驱动源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商住开发,提高区域竞争力。

教育园

基地内共布局2处教育园,分别位于东西两翼,用地紧靠综合研发科技园、商务园通过创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学设置分校和研究机构,为高科技产业储备人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研究终端。同时也布局为企业培养员工的职业教育学校和服务外籍人士子女的国际学校。

工业园

工业区分为东西两大片区。西部工业片区划分为一个综合工业园和一处高新技术园,依托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园,建议发展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产业,并规划一处商贸物流园;东部围绕新江海河布局一处综合工业园和装备制造工业园,建议发展船舶装备制造业、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并考虑铁路,公路、深水河道的结合,规划一处仓储物流园,形成铁、公、水联运。

观光旅游业

利用苏通大桥在南部苏通大桥两侧滨江地带建设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建设为长三角地区有独特魅力的以旅游和生态为特色的滨江城市公共空间,大桥以西发展世界级的海洋主体乐园,包括海洋世界、海洋主题乐园、飞禽世界、海洋度假酒店、商业和住宅配套等,大桥以东远景将置换振华港机产业用地,发展为围绕内湖和江湾布局的滨水休闲娱乐综合区,包括滨水休闲娱乐、商业餐饮、酒店公寓、低密度特色住宅、湿地公园等。

7、园区中心体系规划

园区中心体系规划图

中心体系规划

根据定位研究,吸取了新加坡规划的成功经验,概念规划中心登记结构为:区域中心—新镇中心—邻里中心/便利中心三级。

区域中心:位于基地中心位置,占地规模约150公顷,服务于包括基地在内的南通都市区南翼地区,同时具备服务更大范围区域性商务中心的功能,区域中心设置零售/餐饮、办公、金融、文化娱乐、会展、政府办公、酒店、公寓、公园、公交换乘枢纽等设施。

新镇中心,沿中轴线北部和规划区南部靠近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各布置新镇中心一处,公共设施规划包括商业,办公、娱乐、文化,社区卫生所,公交转换站等,每个占地规模20-30公顷(包括综合公园用地)服务半径1500-2000米。

邻里中心,共规划10个,服务半径为500米,每个占地规模为2公顷左右。

便利中心,主要为工业区服务,为工人生活提供便利,工规划4个便利中心,服务半径1200米。

公路线路分布网

对外交通规划:

① 轨道交通对外衔接

1.铁路

在既有"一纵、一横、三支线"铁路网路规划的基础上,建议新增一条铁路专用线服务基地。新增线路由海门西站引入,结合新江海河和周边道路,在基地内发展多式联云,提高基地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

2.城际铁路

上位规划在南通市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纵、一横"的城际铁路网路,在基地内并未设置站点,但考虑到城际铁路对地区具有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议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基地与开发区站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基地。

3.城市轨道

规划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进入基地,其中轨道1号线由规划区北部引入;根据基地用地情况,调整轨道2号线由沿江公路北侧至沿江公路南侧,并延伸至海门城区,加强与海门的联系;在基地内部轨道1号线、2号线 交汇处新增一处换乘枢纽。

② 道路交通对外衔接

1.高速公路

规划在南通市中心城区形成"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路,一纵是沿海高速公路、一横是宁启高速公路,其中沿海高速公路在基地内设置一处互通立交,本次规划建议对此互通进行优化整,使基地道路与高速公路的连接更为顺畅。

2.快速路

对快速路网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规划形成"三纵四横两连"的快速路网结构,加强基地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3.主干道

规划在南通市中心城区形成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保障基地与南通城区、海门城区及通州的快速联系。

9、园区区内交通规划

区内交通规划示意图

区内交通模式选择

根据国内外经验,"集聚、节约、高效、生态"正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可持续发展 和基地内部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发展小汽车交通,同时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将成为基地首选。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在基地内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三级道路组成的干路系统。

快速路:主要承担基地对外交通联系,由东方大道、基地北侧快速路等组成,规划红线70米;

主干道:抓哟承担基地对外交通联系及基地内部主要交通联系,间距一般为800米-120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48米、53米;

次干道:与主干路系统能相互补充,共同组成有利于交通组织的城市干路网络,间距为400-60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8米、36米。

10、公共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示意图

在基地内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同层级的公交线路之间、公交线路与交通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和衔接。

1.地铁交通

规划南通市地铁1号、2号线进入基地,其中地铁1号线在基地内敷设方式为地下,地铁2号线为高架,共设置13个站点。每个站点基本间距为1000米,辐射半径为500米。

2.轻轨交通

规划在基地内部设置一条环形轻轨交通系统,采用AGT技术,串联基地主要商贸区、产业区及居住点,共设置10个站点,每个站点基本间距为800米,辐射半径为400米。环形轻轨与城市地铁形成四处换乘站点,方便旅客换乘。

3.常规公交

规划形成干支结合的常规公交网络,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和衔接,满足基地各片区之间以及与外围邻近地区的快速公交联系。

11、园区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

规划区的绿地公元系统等级机构为:区域公元—新镇公元—邻里(便利)公园三级。

本地区以区域商业中心内贯穿的“区域公园”和长江岸线畔的"滨江公园"为主要公共绿地;以"新镇公园"和"邻里公园"为主要的社区公园。所有公园都由绿化带与河道联系,贯穿整个居住区和区域中心,使人人都可亲近自然。

2个新市镇内均设有一处市镇公园,其规模约为10公顷;整个生活社区内共有10个邻里公园,结合邻里中心设置,每处规模约为1公顷,其服务半径为500米;工业区内设有4个便利公园,每处规模亦为1公顷,服务半径为1200米。

12、园区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格局是生态空间的延续和继承,空间上的连续性可实现生态功能上的依存性。因此应通过水系及道路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连接,把城市生态格局纳入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形成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规划范围内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苏通合作区湿地和水系的生态特征明显。规划设计尊重本地自然环境,即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手段,保留自然湿地、恢复自然水系和植被的生态系统。规划保留现状临江湿地,并结合远期围垦,进一步扩大湿地保护范围。保护湿地,对于抵御自然灾害、抑制海风对绿化树种的破坏有重要意义。

根据与周边自然水系的关系,结合现状肌理,构建与区域生态系统链接的5条生态廊道:沿海高速公路、新江海河、龙庆河、团结河、临江湿地;沿着沿江高等级公路、省道223等对外通道两侧建设防护绿带,形成生态屏障;结合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覆盖广泛范围的绿廊系统。

13、园区分期规划

规划遵循近远期结合,由西到东、由北向南,分期滚动开发的原则,将基地分成三期发开。

一期开发苏通大桥两侧的用地,结合起步区布置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面积为9.50平方公里;起步区位于一期建设用地内,是苏通大桥北侧沿海高速公路出口两侧地区,功能区包括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工业区和住宅区等,面积约3.63平方公里。

二期开发主要开发东部工业区和北部居住区,以及苏通大桥以西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等,结合新江海河布置重装备工业区、东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配套居住区等,面积为29.68平方公里。

三期以开发中心区和南部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为主,结合中心区的建设开发高档次的住宅房地产业,全面提升本区域的品质,面积为11.50平方公里。

14、数字园区规划

建设全国首个最大范围无线宽带信号无缝覆盖系统、最大规模全区域纯光网覆盖工程和高规格园区数据中心项目,着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企业和智慧民生,实现在政务、城管、环保、交通、物流、企业、社区及水电气配套等具体项目上的“智慧”应用。园区将采用先进的光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接入到园区所有大厦、小区的园区光网,覆盖到园区所有角落的无线园区网络和高速互联、吞吐量大、可承载各种信息化应用的园区数据中心,让园区所有单位、家庭、个人都能享受到光接入带来的高速、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服务,无线宽带所带来的便利和丰富的信息以及数据中心所带来的高带宽、高可靠性、强处理能力的数据存储、计算等服务。

匹配与国际接轨的高起点、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建设全国首个最大范围无线宽带信号无缝覆盖系统;最大规模全区域纯光网覆盖工程;最高规格园区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以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民生为三条主线,编制政务、城管、环保、综治、交通、物流、入驻企业、科教文卫、社区、水电气配套等各类信息化应用方案规划。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将以“三网融合”为切入点,以“城市光网”、“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及“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倾力打造与“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相配套的“智慧园区”,建成信息触手可及、网络畅通无阻、应用丰富多彩的园区通信环境,为苏通科技产业园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及平台支撑。

15、景观设计规划

配套功能

主要公共设施图

滨江花苑邻里中心

苏通职工家园

苏通职工家园便利中心

汇通科技创业园

江海小学

星苏花园

苏通科技产业园科技孵化中心

注明:案例只展示部分文本内容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